退市!实控人身家曾达830亿元,如今被限制高消费
又一退市股来了!
*ST泛海(000046)1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关于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从2023年9月份的阶段性高点3.39元/股,到如今0.38元/股,*ST泛海股价跌幅接近90%,总市值仅剩19.75亿元。
被终止上市
昔日山东首富已被限高
根据公告,*ST泛海股票在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27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 8 月修订)》第 9.2.1 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同时,*ST泛海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ST泛海股票终止上市后,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公司已聘请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后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股份退出登记、股份重新确认及股份转让系统的股份登记结算等事宜。
此外,*ST泛海也提醒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在股票摘牌前及时了结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融资融券、转融通、深股通等业务。对于将在股票摘牌后至完成退市板块初始登记期间到期的司法冻结业务,建议有权机关在股票摘牌前通过原协助执行渠道提前办理续冻手续。
实控人曾是山东首富
公开资料显示,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于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实控人为卢志强。
2014年之前,泛海控股的业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此后公司开始向金融领域转型,通过收购并入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典当、资管等金融资产。
2016年,泛海控股迎来高光时刻,实现营收246.7亿元,同比增长79.4%,创下历史纪录。卢志强的个人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在2015和2016年连续进入《胡润百富榜》前十,身家力压许家印。2015年,卢志强以830亿元财富,成为山东首富。截至2020年,卢志强身家依然高达620亿元,排名第66。
而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中,已经找不到卢志强的名字了。且企查查显示,卢志强如今也已成为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
图片来源:企查查
说好增持上亿,结果只买了2889元
1月4日,泛海控股公告显示,其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计划在2023年9月5日起的4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金额为1亿元至2亿元。但截至2024年1月4日增持计划期限届满,中国泛海仅增持了公司股份1100股,合计增持金额仅为2889元,远低于增持计划的金额下限。
公告指出,中国泛海受自身资金压力及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未能按期完成增持计划。此举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股份变动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告还强调,这次增持行为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也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023年5月,*ST泛海股价曾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当时发布了董监高及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的增持计划,一度提振了股价,但效果短暂。
业绩方面,2016年巅峰时期,*ST泛海营收达到246.71亿元,净利润达到31.09亿元。2020年开始,公司业绩急转直下,公司对旗下部分地产项目及相关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当年净利润亏损46.22亿元。此后,公司经营业绩持续走低,2021年、2022年净利润均亏损超110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7亿元,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0.54亿元,公司经营亏损有所增加,资产负债表未能得到改善。
新涉20亿元债务纠纷
1月24日,*ST泛海发布公告称,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以下简称“渤海银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公司及相关方诉至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渤海银行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冻结上述被告名下银行存款约20.2亿元或者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ST泛海表示:“鉴于上述诉讼正在进展过程中,目前无法估计对公司的最终影响。”
相关事件起因于2018年11月份,彼时*ST泛海境外全资附属公司中泛集团向渤海银行申请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本应于2023年11月14日归还的上述融资剩余未还本息,至今尚未完成偿付工作。
因此,渤海银行请求判令中泛集团向渤海银行偿还贷款本金17.13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复利。同时,渤海银行请求判令*ST泛海就中泛集团应向渤海银行支付的全部债务承担还款责任。
据证券日报报道,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此认为:“这一事件凸显了*ST泛海在经营和财务管理上的严重问题。公司不仅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还因各种纠纷而陷入法律困境。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未能如期实施,也反映了其自身可能存在的资金链问题。”
根据1月24日晚间中信建投发布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18日,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ST泛海股份31.65亿股,其中29.92亿股被司法冻结,占比高达95.38%。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泛海有息债务余额达1255.5亿元。中国泛海有息债务存在纠纷及涉诉情况,正积极与现有债权人进行协商,寻求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
面值退市加速市场出清
自中弘退成为首家面值退市股后,面值退市已不再是资本市场的“稀罕事”。
2023年,面值退市创出历史新高,全市场足足有20只,较前两年明显加速。进入2024年,节奏还在持续。
1月19日晚,昔日“服装设计第一股”*ST柏龙公告触及面值退市;
同日*ST爱迪也公告称,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触及深交所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情形;
1月16日,*ST华仪被终止上市暨摘牌,成为2024年A股首只退市的股票。
分析人士表示,表面看,这些公司是因股价跌破面值触发了终止上市情形。进一步剖析发现,这些面值退市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实质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在注册制改革创造出进出有序的市场环境下,这类公司被投资者“拿脚投票”淘汰出局,为更多好公司腾出体现价值的空间,实现以“退”为进,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开源证券表示,2023年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数量出现大幅增长,意味着退市新规使得A股多元化退市渠道逐渐畅通。“1元退市”的规则设计,可以将那些基本面持续恶化的上市公司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其股价持续低于1元,甚至对于部分股价极低的公司还能在20个交易日之前提前锁定退市,从而帮助投资者提早做出投资判断。因此,2023年以来“1元退市”已经成为A股落实市场化退市机制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1元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还会逐渐增加。
目前,资本市场上有ST鸿达、*ST新海、ST星源、ST世茂、*ST博天等股票价格已低于1.2元/股,距离1元的“生死线”仅一步之遥。上述公司无一例外均为风险警示公司,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风险。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面值退市成为不少上市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投资者而言,则应当辩证地看待面值退市的风险。如果公司基本面并未出现实质性恶化,即便股票退至三板市场,股价仍有修复的机会。不过,对于基本面持续恶化的公司,投资者应坚决回避,不应抱有侥幸心理”。
来 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赛男、朱艺艺)、证券日报、公司公告、公开资料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21君荐读